欢迎来到高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 招生咨询热线:13694288678 
  • 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达商品手机版
招生咨询热线
13694288678
首页 > 学校新闻 > 国家级专家当起村顾问!65名科技特派员扎根高州24个乡镇
学校新闻
国家级专家当起村顾问!65名科技特派员扎根高州24个乡镇
发布时间:2023-05-03        浏览次数:11        返回列表

第78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签约成功!”日前,高州市曹江镇一片茂盛的荔枝林里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签约仪式。曹江镇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将共同打造荔枝龙眼产业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带领荔枝龙眼技术“天团”正式扎根曹江镇,助力荔枝龙眼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国家级专家成了村顾问!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当地农户的信心。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从荔枝、龙眼、香蕉等王牌产业到黄皮、橄榄、油茶等传统产业,再到夏威夷果等新兴特色产业;从种养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到精深加工;从技术指导到为当地引进乡村振兴项目……

除了省、珠海市、茂名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高州市还选派24名农业科技人员组建成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一对一”结对帮扶高州市根子、深镇等8个巩固提升镇街。

补齐短板、提升技术、壮大规模……65名在各个领域“身怀绝技”的科技特派员扎根高州24个乡镇,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全链条式服务,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在乡村落地开花,高州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位于沙田镇的国家标准化龙眼示范片。

技术送进村

举办高规格培训班30多期

“荔枝管护,没有闲时。要追求更高质量、更高产量就要做好全年度各个环节的生产管理,不可懈怠。”10月25日,在忙着筹备秋收的间隙,一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石板镇开班。

为什么要控冬梢?控冬梢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科学促花?如何实现高效周年管理?……高州市农业科技事务中心主任吕华强是当地有名的荔枝种植专家,他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走进果园,毫无保留地与当地农户分享他数十年的种植经验与技术。录视频、记笔记、提问题……满满的知识点让来自13个村委会的农口专员以及全镇种植大户直呼“过瘾”,收获满满当当、信心倍增。

科技特派员把培训课开到果园里。

今年荔枝季,石板镇“灯笼坡桂味”崭露头角,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与口碑。“要进一步打响‘灯笼坡桂味’品牌就要不断提高整体的种植水平,逐步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管理。”石板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戴湖清介绍,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举办镇级荔枝种植培训。

同样忙碌的还有新垌镇的黄皮种植户。“专家,我家的黄皮树叶子蜷缩起来,也没有明显的病虫害特征,您看看这可怎么办。”日前,新垌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一派热闹景象,果农正簇拥在专家身边争相提问,有的甚至带来了自家黄皮叶样本,让专家现场“把脉开方”。

不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轮番到新垌镇“坐诊”、开班,省乡村振兴驻新垌镇帮扶工作队还专门联合编撰了简明扼要的黄皮种植手册,免费向农户派送。

专家团队现场为新垌黄皮种植“把脉开方”。

从黄皮种植到黄皮加工,这已经是第五次开展黄皮产业专题培训。“我们采取课件讲学、现场答疑相结合的方式,给农户预留充足的提问时间,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农户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驻新垌镇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方式让专家与农户之间实现教学相长、有机联动。

每逢作物关键生长阶段或特殊天气来临前,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从荔枝、龙眼高效种植技术到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再到蜜蜂高效养殖技术等,科技特派员忙着政策宣传、科技指导、技术咨询、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项目……服务范畴不断扩展,一堂堂实用的农技课在镇村上演,农民充电忙。高州农村呈现“业业有指导,村村有专家”的发展局面。

据悉,今年以来,高州已举办高规格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高州农民群众的种植水平、农业科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解决难题

帮出规模扶出特色

“传统品种的橄榄树结果率偏低,抗病虫害能力偏低,容易出现大面积坏果,且核大果肉多渣,口味偏苦涩。树冠太高太大采摘也困难,因此想要发展首先就要改良品种。”日前,在高州市东岸镇,省橄榄专家——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匡石滋、肖维强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地橄榄产业发展的困境。

据悉,东岸镇橄榄种植面积大,但多以传统老品种为主,经济效益不佳,导致丢荒弃管严重。“都是老树,砍掉吧又不忍心,留着又没效益还占着土地资源,很头疼。”果农的烦心事驻镇帮扶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科技特派员走山头逛果园。

于是,经过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茂名分院办公室主任赖旭辉、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蒋侬辉的牵线搭桥,两名省级橄榄专家深入东岸镇,走山头、逛果园,与种植户深入交流,一个东岸镇橄榄产业“复兴”计划悄然而生。

在镇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省级专家组团下沉。不管是小农户、种养大户还是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不管是粮农、果农还是药农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科技特派员变科技特派团。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全程的动态跟踪服务,让一个个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得以解决,老产业焕发生机,特色产业更显活力。

例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技特派员周天教授团队主动对接分界镇,结合分界镇龙眼产业优势,将龙眼粉深加工技术成果进行有效转化,打造龙眼深加工产业链,增强产业附加值;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特派员罗剑斌,深入大井木广垌桂味主产区,将桂味荔枝高效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深受群众欢迎。并与伯健农业就桂味荔枝产业深加工达成合作意向,将优势产业做强,带动木广垌桂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培训课干货满满,吸引大批农户前来参加。

高州掀起了包括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热潮。一个个好做法、好经验落地成效。

“科技特派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落脚点,以市场和问题为导向,帮助当地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准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坦言,科技特派员的下沉补齐了乡村建设人才和科技缺口,也让当地农民、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全新探索

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没想到啊,不仅水稻长势喜人,底下的鱼儿也养得肥肥壮壮,一片田有两份收益!”临近秋收,高州市镇江镇含屋村的稻渔共生实验示范田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这个一边种水稻一边养鱼的生态农业新模式效益如何即将见分晓。

这个由省农科院水稻所科技特派员潘大建牵头引进的稻渔共生的生态农业新模式,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线,采用稻渔兼作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在水稻栽插面积减少8%到10%的情况下实现水稻与常规栽培模式平产。

“稻田养鱼通过减少肥料、农药的施用,并使用对水稻、鱼类危害很小的低毒药剂,严格控制用药量,改变施药方法并结合抛秧、免耕等轻简节本栽培技术来提高稻米品质。”潘大建介绍,这样的立体化种养新模式能达到水稻、鱼类效益的双赢,以增加农业收入。

陈厚彬(中)为荔枝古树保护与传承出谋划策。

实际上,早在今年初,潘大建便带领专家团队为当地引进9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试种示范。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及技术员和田间管理员精心管理下,水稻品种田间生长良好,多数品种品质、产量均表现不错。那射村的5亩源美丝苗,在多次受到强降雨水淹和“暹芭”台风天气影响下,仍收获约5000斤干谷,亩产近500公斤。种植户纷纷表示,在天气不利的情况下仍有这样的产量和品质,十分满意。

于是潘大建一鼓作气,8月初引入了这个稻渔共生的立体化种养模式,带领农户开启新一轮的实践探索。“省专家领路,致富不走弯路!”农户干劲十足。

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带来的除了过硬的技术,还有层出不穷的新金子、新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全面升级。

在新垌镇高良村委会,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研究员杜丽清正忙碌地对新引进的优质夏威夷果进行适应性种植并进行推广;在根子镇,茂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派员钟声,带着仙进奉、香密荔等荔枝新品种走地头穿山头;在新垌镇,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刘义军博士正研究如何将黄皮产业实行梯次化加工,开发黄皮蜜饯、黄皮粉、黄皮醋等新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科技特派员为农业企业生产献计。

他们的“硬”本领,转化为高州农业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华南师范大学的黎杰强教授,结合石鼓镇水稻农业产业,与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生物发酵饲料、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用开发,将稻草、秸秆等培育成优质微生物发酵饲料产业,为广大水稻、秸秆种植户增效增收。而在建设根子荔枝国家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作中,科技特派员陈厚彬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帮扶龙头企业丰盛食品、强牌果品等走深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之路,帮助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推动荔枝龙眼产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不懈努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在农村扎下根来。农民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兴农”转变,为农民增收、乡村致富、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从农田中来,就要回到农田中去。”陈厚彬作为科技特派员他的足迹遍布高州镇村。他表示,科技特派员就要牢牢扎根乡村,只有时刻把双腿浸在泥土里,农业科技才有生命力。

专家现场示范控梢剪枝。

“国家级、省级专家下沉也为本土专家带来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高州市科工商务局局长庄家银表示,接下来,高州将继续组织科技特派员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种植技能培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各级专家学者座谈、交流互动。持续推进科技成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过程中的有限转化,助力农民丰产丰收,全面提升本土科技特派员的科学素养和农业技术水平,为乡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科技基础。

根子荔海。

观察眼

从科技特派员到科技特派团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借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国家级、省级专家直接下沉乡村振兴一线,成为“村顾问”“农场长”。

一直以来,科技人才短缺、科技诉求不畅、科技管理弱化导致产品品质低、品牌不突出、产业低端化,这都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大量实用人才、技术直接对接农村,拓展乡村人才、科技供给的类型和广度,这对于“求知若渴”“求贤若渴”的高州农民、高州农业而言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眼下,科技特派员驻镇帮扶已一年。一年来的实践探索结出阶段性成果,不仅水稻、荔枝、龙眼等主导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高州更多的山沟沟里掘出新宝藏,产出“金蛋蛋”。越来越多的乡村找到特色发展新路子,产业振兴成色更足。

科技特派员就如同链心,一头连着高州农村,一头连着农业科技专家团队;一头是求知若渴的农民,一头是乡村发展无限资源。随着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科技特派将从“员”到“团”升级,推动乡村科技由传统向现代化新业态转变。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科技特派员将从单一的农林类专业向更多领域拓展,带动各类人才走进乡村,更有效链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撰文】邱茜

【通讯员】龙步云 陈芝权 程玉

【作者】 邱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